资本寒冬里,这名“学霸创业者”获红杉数千万A轮投资

分类:图片列表 时间: 2024-09-14 22:40:03 浏览: 评论:0

然而,最重要的事情是,消费者怎么想呢?温海庭又鼓捣合伙人曾理(中山大学计算机系高手)写了个客户调研程序,动员了身边373个车主朋友将过去一年的汽车消费记录、金额、地点、痛点,感受悉数录入程序。团队笑称,为了填这个耗时近1小时“有点坑爹”的调查表,团队至今还欠朋友很多饭局没有还清。统计及分析下来,最终发现消费者的痛点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非常痛的那种。“当时那个兴奋啊…”温海庭至今仍然难掩激动“比捡到100万还高兴,理论调查,发达国家对标公司验证,国内市场验证、C端客户痛点验证四个维度都明确无误地指向了这个风口”。

温海庭将读书时养成的学霸式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阶段掌握的跨国公司工作方法用到了创业上,恰恰验证了“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勉,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创业铁律。我们问过麦涛,为什么当时选择投资温海庭团队,他说温是一个做事非常靠谱的人,能花在项目调研上这么长时间的创业者真不多,他是想清楚了再干的,这样有特点的创业者非常值得投。

而温海庭自己说得最多的是,“我不赞成经常试错,高频试错是思维懒惰的表现”。2013年,汽车上门保养模式在北京出现。当夜,温海庭焦虑得一夜无眠,凭着直觉,这种短平快的革命性模式对后市场冲击和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他的学霸风格和市场警觉性再次被激发。当晚睡不着觉的他,做了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决定:马上订机票飞去北京体验,上网租了三部车子,分别放在北京望京SOHO、左家庄、朝阳公园,每部车子相隔5-7数公里用以测算上门保养的施工效率、成本、价格及客户体验。在详细的记录及分析之后,温海庭还自己做了一版财务模型进行测算。两天后,温海庭顶着熊猫眼回到了广州,哼着歌儿继续坚持自己的模式,心头大石已然放下。

在我们的坚持追问之下,温海庭才道出了个中玄机:他实地测算了上门保养模式,两人组施工效率奇低,算上路上耽搁、等车主、找施工场地的时间,平均1个人要3-4小时才能做一台车,而且在短期内没有被实质优化的可能性。同时中频保养项目获客成本过高,财务收入模型测算的结果更是基本没有盈利,合规纳税(营业税、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之后,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始于2013年的上门保养模式,2014年横扫资本市场,2015年却让各路资本折戟沉沙,让人唏嘘不已。

三、创业需专注,专注,再专注。

温海庭自幼就是极度专注的人。他笑称“好像自己这一辈子只做三件事情,一是读书,从小学到硕士;二是以主人翁精神上班,在一家好公司做7年;三是做畅途。

创业伊始,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从2013年至2014年整整1年半间,温海庭团队做得非常耐心,只开了两家门店,对于一个高管创业团队,这是不可想象的慢。做这么慢,他只想接地气地找到以下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什么汽车后市场连锁公司一直没做起来?为什么很多门店无法盈利?这两个问题没有被解答,在汽车后市场的扩张就无从谈起。为了找到解决方案,创始团队自己从洗车技师做起,做接车员,联合创始人曾理还做了门店第一任店长,自己做标准,自己写代码开发门店管理系统,自己做财务模型,分析收入及税务结构。

一则趣闻则是:第一个门店开业的时候,原来招聘了7个技工,开业当天跑了3个,人手不足情况下温海庭亲自给前来捧场的朋友车子洗车打蜡,朋友都看不下去了,默默地卷起袖子一起忙乎起来。温海庭安慰朋友:“哈哈,我是门店第一批技工,我和合伙人创造了两人组最快12分钟的洗车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笑谈间的各种心酸,不需多写,其实大家已秒懂。从高纬度思考,到接地气地去解决一个个技术性障碍,畅途团队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想明白之后,专注、专注、再专注地去死磕。

温海庭和他的畅途团队能够在一片红海的车后o2o市场,逆势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也给广大的创业者打了一剂强有力的鸡血:没有不靠谱的项目,只有不靠谱的创业者;创业不一定要大规模地试错,克服思维惰性深刻地探索是创始人的核心使命;想明白之后,专注死磕将增加成功概率。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或网络,仅作为参考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本站积分货币获取途径以及用途的解读,想在本站混的好,请务必认真阅读!
3. 本站强烈打击盗版/破解等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请各位会员支持正版!
图片列表 >资本寒冬里,这名“学霸创业者”获红杉数千万A轮投资

用户评论